增城永宁街获评“门前三包”样本街:制度刚性、治理柔性互济_全球动态
2023-04-10 16:45:02 南方都市报

“门前三包”责任制既体现了城市市容环境的“面子”,也折射出城市基层治理的“里子”。2021年,广州市印发《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全民行动计划(2021-2023年)》,提出每年打造不少于11个“门前三包”样本镇(街)。行动计划一出,11区便开始行动起来,这项1984年由广州首创的城市管理制度再次在各个街道焕发生机。

近日,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公布了11个广州市2022年度“门前三包”样本镇(街)。根据评定结果,A档第一名为天河区沙河街,B档第一名为增城区永宁街。前者是广州三大服装批发市场之一,后者为典型的城乡结合部。货流繁忙、征地拆迁所造成的市容乱象似乎难以与代表环境干净、容貌整洁、秩序良好的“门前三包”画上等号。

从无序到有序,沙河街和永宁街在市容环境治理上有何秘诀?过去一年,他们如何打造“门前三包”样本街?带着疑问,南都记者深入走进这两条街道寻找答案,从“小切口”展现城市面貌的“大变化”。


【资料图】

01/

从被动管理到主动参与

组建志愿者队伍,共同制作宣传视频

“我是小小志愿者,‘门前三包’我们共同参与。”视频里,小朋友们用自己稚嫩的声音喊出响亮的口号。这是由永宁街志愿者团队自编、自导、自演的“门前三包”宣传视频。视频通过幽默诙谐的表演向居民介绍“门前三包”责任制的内涵,并在街道的户外大屏展示,还可在微信群、朋友圈里广泛转发。

永宁街“门前三包”宣传视频截图。

“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的形式去传播,能够让群众在娱乐中增强对‘门前三包’的认识。”永宁街综合行政执法二分队负责人张红智说。而她也是视频制作方——“门前三包”志愿者团队的关键组织者。

多年在永宁街生活,曾担任过社区党支部书记、居委会主任的张红智早已和当地居民“打成一片”。2021年,张红智来到永宁街综合行政执法二分队工作,在推动“门前三包”责任制管理的过程中,凭借多年在基层积累的工作经验,她意识到仅靠政府力量远远不够,还要让群众参与进来。这成为她组建志愿者团队的缘由。

“市民群众里不乏人才,关键是要把他们组织起来,共同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。”张红智介绍,2022年4月,街道便成立了一支由三四十名当地居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,发动他们通过上门入户、推广宣传短片与海报等方式向邻居、亲友宣传“门前三包”。

永宁街的“门前三包”宣传海报。

永宁街一托育园园长罗景璇便是其中一位志愿者。她告诉南都记者,志愿者多为当地的临街店铺经营者,志愿者的身份让经营者有了更强的责任意识,主动带头保持自己店铺的干净整洁。“基于我自己职业,我会将‘门前三包’的内容融入学校的课程中,从小朋友抓起,让他们知道,注重卫生干净是每个人的责任。”

“过去的永宁街,商铺门口乱停车、占道经营现象十分严重。现在走在街上,肉眼可见街面宽敞了许多,垃圾也少。”永宁街居民林柳池在这里安家已有十余年的时间,谈及近年“门前三包”工作推行后给街道带来的变化她很是感慨。受到鼓舞,她也加入了志愿团队中。如今,这支队伍正不断壮大。

张红智表示,实施“门前三包”管理,可以从街道的“小切口”逐步实现城市面貌的“大变化”。“我们号召商铺、居民、志愿者等多方主体参与,共同守护门前‘责任田’,永宁街的实践证明了全民参与是‘门前三包’管理的关键所在。让居民从被动管理变为主动参与,关键是要让他们感受到制度给日常生活带来了看得见的变化,拥有获得感和满足感。”

02/

从任务式执行到常态化治理

组建执法队网格化管理执法工作不“一刀切”

从区位来看,增城区永宁街处城乡结合部,下辖14个社区和9条行政村,征地拆迁等历史遗留问题多,外来务工人员众多,市容环境管理难度大、痛点多。南都记者了解到,为更好推进管理工作,2021年开始,永宁街实行门前三包网格化管理,各部门、各村社区各司其职,组成“门前三包”联动执法队、联动宣传教育队加强执法检查和巡查,对违规停放、占道经营等行为进行及时制止。

南都记者走访时拍摄的永宁街道。

捡烟头、搬杂物、清理广告纸……除了执法检查,永宁街综合执法队还需要亲力亲为,维护街道的卫生整洁。执法队副队长王亦添说,“我们要经常与商家面对面的交流,拉近城市管理者与居民们的距离,第一时间掌握他们的诉求,这是一份非常‘接地气’的工作。”

在这个过程中,王亦添同样会遇到很多阻力。“其他店都没做,为什么我要遵守?”这是王亦添在巡查时经常听到的一句话。“近年来,街道商铺更新频率高,每当有新店入驻,‘门前三包’的宣传工作又得重新开始。所以我们需要每天巡查,常态化管理。”

“门前三包”管理要常态化,更要人性化。“我们执法工作不能‘一刀切’。”永宁街城管执法人员区翠丽表示,在农贸市场周边,就地摆摊行为较多,但强硬的管理措施容易让居民产生反感情绪,也不利于经营发展。于是,他们想出了一个两全的方法:划定一片区域,专门给摊主做买卖,既方便管理,又照顾到居民的切身利益。

2022年9月,永宁街城管工作者收到了一封来自汽车维修店老板的感谢信。王亦添向南都记者表示,虽然感谢信就简短的一页纸,内容简单,但字里行间却满是真诚,能够给执法人员很大的激励。

“划分区域网格化管理后,当巡查时发现问题,就能及时找到相对应的区域负责人,达到精准化管理的现实效果。” 在张红智看来,“门前三包”管理需要更有弹性,更有温情。“我们要加强‘门前三包’的动态管理和常态化管理,及时发现和处置“门前三包”突出问题、高发问题以及痼疾问题,动态掌握商铺业主更换情况并及时做好对接工作。另一方面,进一步强化街道执法巡查力度,建立系统化的协同治理机制,深化网格化管理水平。”

03/

观察

将“门前三包”潜移默化为文明习惯和公德修养

“永宁街以党建引领、多部门合作、网格化管理、志愿者参与等方式,强化城市市容环境的精细化治理,用“绣花”智慧集中展现出提升广州市容市貌的永宁样本。”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、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文宏说。

文宏告诉南都记者,从永宁街的治理经验中,可以得出“门前三包”管理的三点经验:一是坚持动态管理与常态管理并举。一方面,要加强动态管理,强化“门前三包”专项执法整治工作,及时发现和处置“门前三包”突出问题、高发问题以及痼疾问题,动态掌握商铺业主更换情况并及时做好对接工作。另一方面,推进“门前三包”常态化、长效化管理,进一步强化街道各部门与各村(社区)的联动执法巡查力度,建立系统化的协同治理机制,深化网格化管理水平。

二是坚持制度刚性与治理柔性互济。要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,完善“门前三包”制度,进一步明确责任范围、提高责任标准、细化责任内涵、扩展责任功能,建立“门前三包”目标管理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,加大奖罚力度,提高制度的约束力。同时也要强化治理的柔性效度,鼓励媒体监督、社会评议和群众监督,进一步打造人人关心、人人参与的共治共管格局。

三是坚持数字化创新与精细化服务共进。要依托数字技术持续创新,建立“门前三包”数字信息平台,实现街面巡查轨迹和问题全记录,建立实时的数据共享渠道,将“门前三包”日常执法巡查等数据与“商户信息”等相关数据进行精准关联,促进“门前三包”工作的效能化。

2023年是《广州市推进落实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全民行动计划(2021-2023年)》的收官之年,文宏表示,“全民行动”是对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的充分体现,未来要调动大众参与“门前三包”管理的积极性,还需要凝聚责任归属意识,优化价值认同纽带,通过动态、定点的宣传教育,提高居民对“门前三包”的认同感和责任感,将这一管理制度潜移默化为文明习惯和公德修养;同时充分利用好基层党建、街巷长、网格员、志愿者等社会力量,鼓励多主体举报违反规定行为,实现全市范围的共商共建,群防群治。

2022年度“门前三包”样本镇(街)评定结果

(一)A档(3个):天河区沙河街、花都区秀全街、黄埔区九佛街。

(二)B档(5个):增城区永宁街、番禺区钟村街、越秀区大塘街、海珠区龙凤街、天河区黄村街。

(三)C档(3个):白云区石井街、荔湾区华林街、南沙区南沙街。

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

采写/拍摄:南都记者 李竹

新媒体协助 叶黄丽

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

责任编辑:

相关新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