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李玟想到抑郁症的自疗
2023-08-27 13:19:33 互联网

前段时间,著名歌星李玟的逝世引起了轰动。后续,又涉及到“中国好声音”,事态继续发酵。事实上,我并不关心“中国好声音”,本来就是一场戏,现在又成了一场闹剧。

与之相比,我更关心李玟的逝世,坦率的讲,我并不是李玟的歌迷,但她的离世,依然叫我郁闷。

她的死因,至今还没有定论,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她生前确实遭受了抑郁症的困扰。也许在“中国好声音”的遭遇,是压死她的最后一根稻草,也未曾可知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我的身边也有身患抑郁症的朋友去世,没有人说,他是因为抑郁症而自杀,但他的尸体,在冬天,在一条冰冷的河里发现。也许,已经说明了一些问题。

今天,我想聊聊抑郁症,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事情。也许,会给大家一点启发和帮助。

想想,我们熟知的,因为抑郁症而自杀的明星。

张国荣,纵身一跃,年仅46岁;陈百强,吞服安眠药救治无效,年仅35岁;翁美玲正值事业的巅峰,自杀身亡,年仅26岁;陈宝莲,生完小孩后,患了严重的产后抑郁症,跳楼自杀,年仅29岁。

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,全球估计有3.8%的人口患有抑郁症,其中包括5%的成年人(男性为4%,女性为6%),以及5.7%的60岁以上的成年人。世界上大约有2.8亿人患有抑郁症。抑郁症在女性中的发病率比男性高50%左右。

在世界范围内,超过10%的孕妇和刚分娩的妇女患有抑郁症。每年有70多万人自杀身亡。自杀是15-29岁人群的第四大死因。多么恐怖的数字!。

而据世界权威医学期刊《柳叶刀》,于2022年发表的一篇题为,《柳叶刀—世界精神病学协会抑郁症重大报告》中公布,全世界估计每年有5%的成年人患有抑郁症。

在高收入国家,约一半的抑郁症患者未得到诊断或治疗,而在中低收入国家,这一比例则高达80%~90%。

看到这,抑郁症,也许比你想象的要严重,也许这已经困扰你、你的家庭、你的朋友,或许将要影响到你、你的家庭、你的朋友。我想试图分析一下,抑郁症是什么,该怎样预防,或治疗抑郁症。

就像是我的那位朋友,我原来试图帮助他,但我那时,年龄小,有心无力,没有能力去帮助到他。当然,我也不是医生,我只站在朋友的角度去分析这个事,不做医疗建议。建议抑郁症患者,最好还是尽快就医。

为何会造成抑郁症?抑郁症,总的看来,还是心理问题。如何造成了心理问题?此事,我查阅了很多资料,回想起和我那位朋友的交谈。

总结而知,就是现在你面临的一些观念,思想,与你心里,脑海中既有的观念,思想,形成了冲突,不可调和,以至反应在你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。

也就是人们常说的“想不开”。抑郁症如果只是表现在心理上,那可以就称不上病,最关键的是表现在生理上,会给抑郁症患者造成注意力不集中、睡眠紊乱、疲倦、胸闷,甚至痛不欲生的感觉。

为何如此?为何脑子里、心里想的一些事,会反应到我们的身体上?造成我们身体上的痛楚。也许,答案就是,我们是人,人是有情感的。

想一想,我们看电影时,看到动情之处,会流泪一样,我们的心理变化会引起我们的生理变化。同样的道理,如果,我们心头疙瘩迟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,就会反馈到我们的生理上,使我们感到痛苦。

有一种说法是好人容易的抑郁症,这就解释通了,一个道德良好的人感情往往要比道德低下的人,更重感情。但做一个好人并不应该成为你得此病症的理由,更不应该为治疗此病,而觉得应该做个不那么好的人。

心病还需心药治,找出你心中的郁结,正视他,勇敢的面对他,”狭路相逢,勇者胜“,应该以更高的姿态,更广阔的角度,解读他,战胜他,也许才是解决之道。每一个抑郁症患者,面对的具体心结肯定并不相同,但解决之道,也许大体如此。

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,查了很多资料,有两种方式,可以作权益之计,来缓解你当前的痛楚。

1.运动,会使大脑释放令人感觉良好的内啡肽,和其他可以增强您幸福感的化学物质。

2.记心理笔记,把你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。

当然,最重要,最根本的还是要找到你的心结所在,化解他。

查了很多资料,也想了很多,最后,我想明白了一个道理,只要你是人,你或多或少都会有抑郁的表现,这是作为人的特质,只不过,有的人深一点,有的人浅一点,所以抑郁症也并不是有的人想象的那么可怕。有的时候,想开一点,不要那么执着,也许更好。

以上所思所想,如果在我小时候,就知道,而我又转告给了我的那位朋友,也许他会还活着,活得很好也说不定。也许人应该多多少少信点命,不要老是想着能改变什么,”人定胜天“,要学会和老天做朋友,以诚相待。

相关新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