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)
在课堂上处理练习题时,有时难免还会进入那样一种焦灼的状态,内心于是又开始挣扎和斗争,这种纠结的内耗,让人做事效率不高。
我还是被语文的标准答案给束缚着,身心不得自由,难以有酣畅淋漓的感觉。好像是进入了一种魔咒,我们就那样焦灼痛苦着,却又无可奈何着,不知该怎样解开这样的教学难题。
说实话,我喜欢给孩子们讲授新课,不太喜欢和孩子们一起处理练习题,因为在做练习时,有种捉襟见肘、无能为力的感觉,有时会让人抓狂。
那种感觉,就是我们的知识和能力,与所做的练习题不相匹配。那些练习题,别说是学生,就是让老师自己做,绝大部分题也未必会,面对这样较难的题目,也会不知所措,不知如何作答。
再说,绝大多数的学生,对教材掌握的并不熟练,有些知识不是学生自己理解感悟所得,他们接不住,更别说消化吸收再运用了。
而我们的教师,由于教学精力被严重分散,真正用于研究教材,研究习题,研究学生的时间真是少之又少,我们也只好把知识搬来搬去,可是学习的能力无法迁移。你可以教授知识,指导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,但学习的能力需要慢慢培养。
到了小学高年级,学生能力的欠缺真的是硬伤,尤其是理解能力,学生阅读分析综合理解能力,学生没有学会思考,犹如蒙着眼睛到处瞎逛,漫无目的,不着边际。
那种思维僵化的感觉,让你哭笑不得,明明很简单的题目,开放性的题怎样理解,有道理即可,可学生偏偏是站在那里不张嘴。
为什么学生刚入学时,我们看孩子个个聪明可爱,上学若干年后,会感觉越来越笨了呢?到底是什么原因,让学生有这样的变化?我们的教与学,真的很苦很累很乏味,一点趣味也没有吗?
我们不是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,而是在拼命的挣扎,一边扑腾,一边毫无目的和方向的游啊游。
语文到底该学些什么,语文试卷又考些什么题目呢?犹如大海里捞针,学的不一定考,考的不一定会,会的也未必对。
语文的教与学,还有什么乐趣可言?语文教学到底该怎么教呢?那些枯燥乏味的知识,如何让它们生动起来,有趣起来,我们的语文,可以学得轻松、活泼、有趣一些吗?
还是要不断地改变自己,即使囿于成绩的束缚,带着应试的镣铐,语文教学也应该跳出美丽的舞蹈,因为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,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,它真的真的很重要。
至于成绩,不要再去想它,别把那些分数看得太紧、太重要,重要的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验。
别着急,慢慢来,一天一天的扎扎实实的去学会,真正把知识学明白,学透彻,能够融会贯通,并运用。
别和他人比较,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教与学的方法,他人的方法很好,有效果,未必适合你,你也照搬不来。
在教学过程中,不要急匆匆的去赶路,一定要慢下来,别着急,稳住自己的一颗心,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,真正能够学有所得。学习不只有辛苦,更应该有收获的快乐。
要让孩子们发现知识的魅力,体验到学习成长带来的欢乐。唯有发现真知的快乐,和点燃学生内在学习的驱动力,学习才能成为一件有意思、好玩的事情,才能成为我们一辈子,无需坚持就想要去做的事。